很多人說布魯日觀光客太多,根特更能感受到中世紀小鎮的迷人風光,但我不這麼認為。
不過也許是因為我在根特的這一天是星期六,只能感受到滿滿的人、人、人。
前往根特
太早了
老城區
![]() |
伯爵城堡並沒有旅遊書所說的充滿血腥與黑暗 |
![]() |
伯爵城堡並沒有旅遊書所說的充滿血腥與黑暗 |
2019年9月20日,我在迪南。
Dinant 、迪南、第南特,聽都沒聽過的地名,在哪裡都不知道,只因為看一眼旅遊書的照片,我就決定:我一定要去!我想要親眼看看這景致是否真如照片般獨特,那怕她只是個小小城鎮、哪怕她除了此景什麼也沒有,我也想要去。沒想到,迪南不僅有奇特的地景、歷史的遺跡,還有悠閒的氣氛,再再都讓我們流連忘返,從半日遊,到整整一天,甚至成為這趟荷比盧旅程中最令人驚喜與難忘的景點。
迪南地標:河、山崖、教堂 |
今天SNCB比利時國鐵又鬧脾氣了,(每天都有花招是要整誰啊),原訂的列車班次取消了,之後的列車不僅不停靠布魯塞爾中央站,而且因為修路,所以還要轉接駁公車才會到迪南。歪腰...
![]() |
上圖:從Namur前往Yvoir的火車很新、沒什麼人;下圖:Yvoir火車站 |
迪南位於布魯塞爾東南方,平時火車車程約100分鐘,SNCB鬧脾氣就不知道了。我們一路先從Bruxelles-Central坐火車到Bruxelles-Luxembourg,然後再轉火車到Yvoir。一路上我們都很忐忑,因為實在不知道公車要怎麼搭,只能走一步算一步,直到親切的列車長跟我們說明,今天的鐵道因為維修不會通到Dinent,接駁的公車就停在Yvoir站的門口,可以免費搭乘,這才稍稍安心下來。最後,真如列車長所說,Yvoir站門口停著唯一的一輛公車就是前往Dinant車站,毫無困難地順利接軌,10分鐘後抵達Dinant。
![]() |
默茲河之河岸第一排景觀建築 |
迪南是個位於Meuse默茲河河畔的小鎮,默茲河切穿迪南所在的亞爾丁高地,形成一連串線性的斷崖與河谷地形。河谷中,一棟棟多彩的小屋沿著默茲河排開,其中最高的建築是有著洋蔥頭的迪南聖母院,多麼典型的歐洲小鎮風光。
河邊小屋很常見,但是後面就是百米高的山崖就很特別了 |
有著洋蔥頭的迪南聖母院,為已經夠特別的山崖小鎮景觀更添一分黑色童話感 |
然而,小屋與教堂後方依傍的竟是百米高的山崖峭壁,峭壁上還有個軍事堡壘;柔和又優閒的河谷小鎮,與銳利剛強的峭壁上的堡壘竟然同處一地?!雖然盧森堡市也有斷崖橫亙在城市中,但盧森堡的尺度比較大,中間還是有視覺緩衝的餘裕;然而,迪南的尺度小很多,小屋的後方就是90度直角的高聳山崖了,那種衝突、銳利感給視覺很大的震撼。這種視覺上的震撼,便是使迪南如此特別、如此吸引人的最大原因。
迪南堡壘盤踞在山崖之巔 |
從Charles de Gaulle Bridge 戴高樂橋跨越默茲河,橋上放置了多座彩繪薩克斯風雕像,用以強調薩克斯風其實是在迪南發明的;不過老實說,在迪南的短短一天裡,充分感覺到了昔日軍事要塞的氣氛、今日度假悠閒的氣氛,就是沒有感覺到音樂、藝術的氣氛,大概是我們慧根不夠。
戴高樂橋擺滿了來自各個友好國家贊助的薩克斯風彩繪雕像 |
![]() |
左圖:戴高樂像;右下圖:從戴高樂橋上拍的默茲河 |
下橋後,Collégiale Notre-Dame 迪南的聖母院就在眼前,氣派雄偉的教堂建築,尤其是他的洋蔥頭,成為迪南天際線的重要地標;自14世紀建造成如今的規模起,歷經多次戰火洗禮,成為當地民眾心靈上的重要依靠,乘載了無數的希望與祈求;或許正因如此,教堂內部的氣氛,多少帶了點陰暗與凝重感。
![]() |
不同角度看迪南聖母院 |
![]() |
迪南聖母院內部 |
教堂旁邊便是迪南堡壘的售票處。要抵達百米高的堡壘有二種方式:自行爬408個台階、或是搭纜車。為了保持體力,我們當然選擇搭纜車了。而且我們還買了三合一的套票:堡壘+纜車+遊船 (17歐元/人)。要玩就玩個徹底!
![]() |
走樓梯?還是搭纜車?對我來說,這從來不是個問題 |
纜車很小而且無人駕駛,沿著陡峭的山壁往上,不用5分鐘即可到達山崖頂端,還沒開始害怕就要下車了。堡壘位於迪南的制高點,從制高點上往下看更可以看到迪南小鎮的輪廓,以及獨特的河川侵蝕地形,非常值得。
從堡壘上可看見迪南小鎮的輪廓 |
Dinant Citadel 迪南堡壘最早建於1040年列日尼哈爾德主教之手,17世紀法王路易十四佔領迪南時,曾經擴大了堡壘的規模,還蓋了個別宮,只可惜法軍撤退的同時也把小宮殿也拆了;如今堡壘的樣貌是於19世紀荷蘭佔領時期所建。
迪南堡壘 |
雖然迪南堡壘裡有提供定時、免費的導覽,但只有法語和荷語版,我們本想放棄、想說只要自己走走繞繞就好。沒想到,一位服務人員拉開了紅龍、指引我們一條導覽團專用的秘密通道:堡壘內運用一些蠟像展示了19世紀軍人們的日常生活,也將第一次世界大戰被炸毀的地下壕溝保留下來,供民眾參觀。
![]() |
左下圖:第一次世界大戰被炸毀的地下壕溝 |
第一次世界大戰為迪南堡壘留下來許多不可磨滅的傷痕,包括照片、聲音的檔案,以及建築上的毀損;不像是廣島和平紀念館那麼血淋淋、赤裸裸,迪南堡壘用比較抽象的方式同樣呈現出戰爭帶來的傷害。尤其是參觀被炸毀的地下壕溝時,因為地板已經傾斜,讓我們在完全喪失了平衡感的同時,也真切地感覺到了戰爭帶來的毀滅。
![]() |
右圖:迪南堡壘的1914長廊,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戰在迪南的戰況 |
從堡壘下來後、遊艇開船前,我們在迪南小鎮上用了美好的午餐,也到處晃了晃。迪南真的不大,沿街的店鋪沒有很吸引人,只能說迪南的特色產品大概除了薩克斯風外,就只有Couque de Dinant迪南餅乾了。迪南餅乾雖然有很多種造型,但是吃起來很硬、口感有點像台灣的"營養口糧",口味就是一般的麵粉味,實在不是很好的伴手禮選擇。
![]() |
迪南小鎮街景最常看見的三項東西:山崖、迪南餅乾和薩克斯風 |
下午三點半遊艇開船了,帶著我們緩緩沿著默茲河上游駛去,沿岸是一棟挨著一棟的河岸別墅,小巧精緻,我們笑著討論說要買哪一間來度假。今天天氣很好、太陽很耀眼、微風徐徐、有點熱,點杯可樂,看著眼前的美景,什麼也不做、什麼也不想,好不快意!這才是度假,很歐洲人的度假!
![]() |
默茲河賞屋團,請問你要哪一棟? |
快意的歐洲式度假 |
這趟閒散的遊河時間約45分鐘,不僅不會太短讓人意猶未盡、也不會太長讓人想睡,整趟遊河的規模就像迪南這個小鎮一樣,剛剛好,不急不徐的一日遊,既富有知識性、也充滿度假感,完美!我們搭乘下午5點的公車及火車離開迪南,返抵布魯塞爾將近7點。
令人驚喜的迪南一日遊 |
2019年9月19日,我在盧森堡。
盧森堡與我想像中一樣,也與我想像中不一樣。橫亙在盧森堡市區的斷崖地形,與眾多部落客分享的照片一模一樣;不一樣的是,因為整個市區都在進行整修,工程鑽地機的答答聲、挖土機的轟轟聲不絕於耳,整個城市傳入我眼裡的景色與耳裡的聲音,是天南地北的差異,大大的違和感。
盧森堡市區內有河、有樹、有斷崖 |
前往盧森堡旅遊,一定要做二個功課:大眾運輸要怎麼搭最划算,以及要不要購買盧森堡卡。(荷比盧的鐵路交通票券實在是太複雜、每年又很頻繁的更新使用方法,而且有許多部落客超級專業,所以我就不要關公面前耍大刀地介紹或比較大眾運輸搭乘法,我只說我們選擇的搭乘方法。)
盧森堡火車站月台 |
SNCB比利時國鐵推出的Rail Pass,一張83歐元十趟旅程,非常適合我們一行五人,十趟旅程剛剛好五個人一天來回,不會有剩;所以我們用了一張Rail Pass,往返Bruxelles-Central與Arlon (比利時離盧森堡最近的車站)。另外,因為我們買了盧森堡卡可以免費搭乘盧森堡的大眾運輸工具,所以本來只想買Arlon到盧森堡離比利時最近的火車站Kleinbettingen的車票,結果查了一下票價發現,直接買從Arlon到Luxembourg的車票,比起轉來轉去,價格沒差多少;所以懶人如我,就直接選擇了Arlon直接往返Luxembourg。這樣來回布魯塞爾與盧森堡,大概花了38.2歐元。
(後記:2020年3月之後,盧森堡全國的大眾運輸工具通通免費,所以從Arlon到Kleinbettingen或是Luxembourg,票價都一樣,只要2.5歐,不需要比來比去了)
盧森堡火車站候車大廳 |
就像每個城市都有推行自己的觀光旅行套票,盧森堡推行的叫做Luxembourg Card盧森堡卡,持卡者可以免費或用優惠價進入觀光景點、博物館或美術館、參加觀光行程等等。(2020年3月以前還可以憑卡免費搭乘大眾運輸工具,現在不用卡也可以免費搭乘。)盧森堡卡不同的使用天數、不同的同行人數,有區分不同的售價,越多天越便宜、越多人同行也越便宜。例如一人的一日卡要價13歐元,但是我們一行五人,可買3~5人的一日卡28歐元,平均一人只要5.6歐元。
![]() |
左圖:截圖自盧森堡卡官網https://www.visitluxembourg.com/en/luxembourg-card 右圖:往返布魯塞爾與盧森堡的列車 |
因為看到盧森堡卡對於多人同行的大優惠,我們二話不說就買了盧森堡卡;但事後看來好像也沒有多划算,因為我們多在市區逛,只去了一個售票景點 (門票7歐元),也沒有搭大眾運輸工具,只省了1.4歐元。更何況如果是一個人,那更是大大虧本了,所以還是要精算一下行程再決定要不要購入盧森堡卡。
盧森堡火車站前在修路 |
盧森堡的旅遊景點
搭了三個半小時的火車,我們終於抵達盧森堡市,已經快要11點了。一出火車站迎接我們的是,工程的噪音、飛沙走石與路障,一路從火車站到Adolphe Bridge阿道夫橋都在修路,路況不太好。不過還好阿道夫橋本身沒有在整修,我們可以從橋上看到盧森堡著名的景致。
從阿道夫橋遠眺盧森堡古城區 |
盧森堡市區被蜿蜒的Alzette與Pétrusse河切穿成好幾個區域,高低落差數十米,形成市區內也有斷崖峭壁的奇景。自古以來因為易守難攻的地形,以及位於歐洲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成為兵家必爭之地,被許多國家統治過;直到19世紀末阿道夫一世繼位,才讓盧森堡真正完全脫離其他國家的統治,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。
從古城區遠眺阿道夫橋 |
造型優雅的阿道夫石拱橋,是連結新城區與古城區的要道 |
穿越阿道夫橋就進入了盧森堡古城區。首先來到Monument du Souvenir 憲法廣場,主要是紀念第一、二次世界大戰衛國犧牲的將士,但是比紀念碑更吸引人的是,這裡是非常好欣賞阿道夫石拱橋和斷崖下方Grund區美麗天際線的展望台。說真的,盧森堡古城裡的大教堂、大公宮殿、大公廣場...,與歐洲其他古城的教堂、宮殿、廣場相比,並沒有什麼特出之處,唯有這河流侵蝕地形讓盧森堡變得與眾不同,讓人一眼就認出,這裡是盧森堡。
![]() |
左圖及右上圖:Monument du Souvenir 憲法廣場;右下圖:Place d'Armes 軍事廣場 |
Palais Grand-Ducal 盧森堡大公宮殿,就在市井大街上,非常親民 |
憲法廣場再往東走,便來到了我們此行唯一一個收費景點:Casemates du Bock 貝克要塞。貝克要塞的入口並不顯目,須微往下走才能看見入口。遞給管理員看手機裡的盧森堡卡後,管理員就給了我一張傳真紙打印出來的5人份門票,完全沒有收藏價值。要塞就建在斷崖的立面上,向外可看見不同高層的景致,向內有四通八達的通道,上上下下,就像金門、馬祖的碉堡與坑道,有滿滿的戰地風情。
![]() |
貝克要塞內部 |
![]() |
貝克要塞外觀 |
貝克要塞入口不遠處,便是通往山崖下方的Le Chemin de la Corniche 風景走廊入口。昔日,這裡是陡峭的台階、閒人勿進;卸下戰地功能後,變成了緩坡步道的180度觀景平台,站在這裡便能一覽河谷的美麗景色。走到河谷低地的Grund區,有別於山崖上方世界金融重鎮的氣氛,這裡一派悠閒的鄉村景色,只有鬱鬱蔥蔥的綠意與小橋流水。
盧森堡Grund區的美麗天際線 |
山崖上下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情 |
![]() |
盧森堡山崖下方的Grund區 可以搭乘電梯(Ascenseur Elevator Plateau St.Esprit Grund,右下圖)到山崖上 |
旅行的目的不僅在於眼見為憑,更希望得到意外的驚喜或驚訝,盧森堡二者都給了我們。
盧森堡市的大整修已經持續了一、二年了,我們這次躬逢其盛;古城區裡時不時就可以看見工程圍籬、器械,壯觀氣派的歷史建築被搭上鷹架,前面堆了一堆工程物料,真煞風景。漫步在風景走廊時,眼裡雖然是脫俗的美景,但耳裡卻是鑽土機的答答聲、挖土機的轟轟聲,視覺與聽覺的差異就跟盧森堡市的高低落差一樣,真是天差地別,非常意外。
![]() |
右圖:巍昂氣派的Musée de la Banque銀行博物館,門口放著一大堆工程物料 左圖上:Place Guillaume II 二世大公廣場只剩雕像可看 左圖下:市政廳也被鷹架包圍了 |
另一個意外是視覺上的驚喜。盧森堡市不僅是歐盟的法院、審計院與投資銀行的所在地,更是全世界的金融重鎮之一,許多基金、銀行的總部都設在盧森堡市;也就是說,許多白領階級的菁英都聚集在盧森堡市。當我們抵達古城的市集廣場與商業大街時,正逢中午休息時間,這些菁英們都出來用餐,街上滿滿都是西裝筆挺、神采翩翩的霸總們,縱使是拿著麥當勞的紙袋,也是一場視覺的盛宴,好意外、好驚喜啊。
![]() |
正逢"Mind The Brain"腦科學論壇在盧森堡舉行,盧森堡街上都是藝術家彩繪的大腦 想看霸總的,只好自己腦補一下了 |